2021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2-22
  

  • 全选
    |
    述评
  • 崔云甫, 夏浩明
    腹部外科. 2021, 34(6): 413-4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治性切除术是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获益的唯一选择,然而极高的外科技术要求与伴行的围手术期风险使得此类手术尚未达到理想预期。如何在保证R0切除的基础上有效提高病人的术后残肝体积,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成为胆道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此文结合目前国内外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诊治进展,就术前诊断、分型分期、围手术期准备与根治性切除术的切除范围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各类外科决策的临床应用价值。
  • 论著
  • 杨翼飞, 伏旭, 毛谅, 仇毓东
    腹部外科. 2021, 34(6): 420-4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前胆道引流病人术后胰瘘及腹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连续收治的86例PD术前因胆道梗阻行胆道引流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胰瘘和腹腔感染,分为胰瘘组和非胰瘘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胰瘘合并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术后胰瘘、腹腔感染、胰瘘合并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PD术前胆道引流,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43.0%(37/86),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为43.0%(37/86),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为29.1%(25/86)。(2)PD术前胆道引流,术后发生胰瘘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汁培养中出现肺炎克雷伯杆菌、术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计数的最佳截断值为10.9×109/L。(3)PD术前胆道引流,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汁培养中出现肺炎克雷伯杆菌、术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出现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计数的最佳截断值为15.8×109/L。(4)PD术前胆道引流,术后发生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汁培养中出现肺炎克雷伯杆菌、术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出现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计数的最佳截断值为11.0×109/L。结论 PD术前胆汁培养中出现肺炎克雷伯杆菌、术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胆道引流病人PD术后出现胰瘘和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朦, 林天宇, 丁国平, 吴峥嵘, 梁霄, 曹利平, 蒋桂星
    腹部外科. 2021, 34(6): 427-4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治疗的208例病人,其中95例病人行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113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术后随访6~40个月,记录病人术前情况、手术结果、术后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95例行OH病人中,手术时间为(239.9±77.6)min,术中出血(308.9±211.6)mL,术中输血率为21.1%(20/95),切口感染率为15.8%(15/95),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为(4.1±1.9)d,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为(8.5±5.1)d,术后禁食时间为(3.3±1.7)d,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为(2.5±1.7)d,住院费用为(68 932.2±16 852.7)元。113例行LH病人中,手术时间为(219.2±68.9)min,术中出血(211.2±205.9)mL,术中输血率为9.7%(11/113),切口感染率为7.1%(8/113),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为(1.5±0.9)d,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为(4.3±2.7)d,术后禁食时间为(2.4±0.8)d,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为(1.9±1.3)d,住院费用为(56 005.9±15 376.9)元。以上指标LH与O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即时结石清除率、最终结石清除率、结石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H作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式,与OH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率低,切口感染率低,术后镇痛药、抗生素使用时间更短,术后禁食、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同时,LH即时结石清除率、最终结石清除率及结石复发率与OH相当。
  • 丁瑞利, 王保富, 陈之强
    腹部外科. 2021, 34(6): 432-4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拔管后早期、晚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急性重症胆囊炎病人炎性反应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16例急性胆囊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PTGD拔管后早期(引流管拔除后72 h)行LC的58例病人设为LC早期组,PTGD拔管后晚期(引流管拔除后14~30 d)行LC的58例病人设为LC晚期组,比较两组LC术前、术后24 h炎性反应程度和肝功能。结果 两组PTGD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晚期组LC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LC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术后24 h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均较LC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早期组LC术后24 h的TBIL、AST、ALP、ALT、GGT水平均低于LC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术后24 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水平均高于LC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LC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早期组LC术后24 h的hs-CRP、PCT、TNF-α、IL-1、IL-6水平均低于LC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C术后24 h 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早期组胆漏、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17%(3/58),明显低于LC晚期组的17.24%(1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早期组中转开腹率为5.17%(3/58),LC晚期组为3.45%(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GD拔管后早期行LC可减轻炎性反应程度,有效保护肝功能,缩短病人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万文武, 凌俊, 丁兵, 张勇, 蒋辉
    腹部外科. 2021, 34(6): 438-4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一期缝合(primary suture,PS)术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扩张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直径>8 mm)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9例胆囊结石合并扩张性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手术组75例,行LC+LCBDE+PS;分期手术组84例,行ERCP/EST+LC。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期手术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均P<0.001)。在近期并发症方面,两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但一期手术胆漏的发生率较高(P=0.037),分期手术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P=0.044);在远期并发症方面,分期手术发生率明显高于一期手术(P=0.043),主要为反流性胆管炎(P=0.026)。结论 一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均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一期手术在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上具有明显优势,且并发症相对更少,应作为胆囊结石合并扩张性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术式。
  • 张东生, 冷开明, 李鸾, 赵成健, 潘颖, 高维克, 李文迪, 类成刚, 董瑞鹏, 康鹏程, 崔云甫, 史光军
    腹部外科. 2021, 34(6): 443-4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前入路静脉优先控制技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自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41例采用前入路静脉优先控制技术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开腹,其中2例(4.9%)术中发现异位右肝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手术时间为(5.1±2.4)h,术中出血(100±155)mL,清扫淋巴结(8.5±3.4)枚,恶性病例中均获得R0切除,术后住院时间(12.6±8.7)d。术后并发症包括:生化漏10例(24.4%)、B级胰瘘7例(17.1%)、C级胰瘘1例(2.4%),腹腔出血3例(7.3%),胆漏4例(9.8%),术后胃排空障碍3例(7.3%),腹腔感染2例(4.9%),术后30 d内死亡1例(2.4%)。结论 腹腔镜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前入路静脉优先控制技术是简单易行的,对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合推广使用。
  • 陈姚, 张万广, 陈孝平, 陈义发
    腹部外科. 2021, 34(6): 447-4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0~A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R0切除术后肝内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肝内早期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HCC病人资料。依据无复发生存时间是否超过2年,病人被分成早期复发组与非早期复发组。根据术前相关临床资料构建早期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与列线图,并评估其预测能力。最后,应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共315例病人被纳入,包含早期复发组120例(38.1%)和非早期复发组195例(61.9%)。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习惯性饮酒(是)[P=0.019,比值比(OR)=1.994,95%置信区间(CI)(1.123,3.561)],病毒性肝炎(是)[P=0.004,OR=4.480,95%CI(1.736,13.707)],lnAFP[P=0.039,OR=1.094,95%CI(1.005,1.191)],肿瘤数目(多发)[P<0.001,OR=6.468,95%CI(2.702,16.543)],肿瘤直径[P=0.001,OR=1.170,95%CI(1.082,1.271)],肿瘤包膜(是)[P=0.004,OR=0.448,95%CI(0.258,0.773)]。早期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与列线图预测能力评价: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的值为0.754,95%CI(0.700,0.808);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P=0.096。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习惯性饮酒、病毒性肝炎、lnAFP、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和肿瘤包膜是BCLC 0~A期HCC病人R0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复发风险预测列线图在识别早期高复发风险人群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能力。
  • 刘学青, 王丽丽, 冯峰, 秦建章, 邢中强, 段佳悦, 徐晓云, 刘建华
    腹部外科. 2021, 34(6): 453-4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胆肠序贯式外内引流术应用于肝硬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LPD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胆肠序贯式外内引流术的肝硬化病人9例(A组),行传统胆肠吻合术的肝硬化病人12例(B组),无肝硬化术前行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的传统胆肠吻合术病人53例(C组)。分析A组和B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胆道引流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人住院时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管炎(cholangitis follow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CFPD)等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Clavei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观察A、B两组肝功能的变化趋势并分析A、C两组胆汁培养动态结果来评估胆肠序贯式外内引流术的有效性。结果 A组和B组术前和术中资料各观察指标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术后发生CFPD 0例,胃排空延迟1例;B组病人发生CFPD 3例,B级胰瘘1例。A组随访时间为6.5~21.4个月,B组随访时间为4.5~20.8个月,C组随访时间为3.5~22.5个月,三组病人均无因胆肠吻合口狭窄行二次手术者。A、B两组病人术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A组病人的肝功能变化趋势优于B组;C组病人术后胆汁细菌阳性率增高,术后第7天细菌阳性率降至术前水平,A组术后7 d内胆汁培养均阴性。结论 在合并肝硬化LPD中采用胆肠序贯式外内引流术,术后早期隔离胆道和肠道系统,杜绝肠内容物反流造成CFPD,在围手术期有效保护肝硬化病人肝功能的同时,未增加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此项技术的作用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 罗云, 王伟, 罗思静, 熊文俊, 郑燕生, 李金, 崔梓铭, 朱晓峰, 罗立杰
    腹部外科. 2021, 34(6): 459-462,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胃腔切除(laparoscopic intragastric resection,LIGR)并保留贲门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微创化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行LIGR贲门周围3例GIST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3例病人均顺利完成LIGR手术,手术时间为120~18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80 mL,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2个月,病人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LIGR治疗贲门周围的内生型GIST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微创的手术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胃组织,提高了保留贲门的可能性,减少了贲门狭窄、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 曾志武, 邓次妮, 刘莉, 夏辉, 杨光耀, 陈冬, 周程, 龚昭
    腹部外科. 2021, 34(6): 463-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动脉瘤近心端及远心端隔绝术在脾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应用腹腔镜下脾动脉瘤近远端隔绝术治疗的7例脾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彩超、增强CT及腹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明确诊断,术前影像学充分评估脾动脉瘤的大小、形状、位置及载瘤动脉的情况。术后常规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1个月后复查腹部增强CT及CTA。术后所有病人均随访,时间为4~54个月。结果 7例病人术后均恢复满意,无出血、胰瘘、感染、脾脏坏死、腹腔脓肿、动脉瘤复发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手术应激期过后复查血常规维持在正常水平,无白细胞、血小板升高等脾功能缺失的表现。结论 腹腔镜下脾动脉瘤隔断术安全可行、可操作性强、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进, 毛德利, 赵鑫, 汤权, 董晓强
    腹部外科. 2021, 34(6): 467-4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肝癌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RNA甲基修饰调控因子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收集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数据库中肝癌病人mRNA表达谱及临床资料相关数据,分析肝癌中18种m6A调控因子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使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方法筛选预后相关m6A调控因子并利用LASSO算法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18种m6A调控因子中除METTL14外,其余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6个调控因子(YTHDF2,LRPPRC,YTHDF1,METTL3,KIAA1429,ZC3H13)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发现其与肝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m6A调控因子风险预测模型与肝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用于指导肝癌的临床治疗。
  • 综述
  • 黄子越, 陈旺明, 康鹏程, 崔云甫, 徐艺
    腹部外科. 2021, 34(6): 474-478,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或肝细胞的恶性肿瘤,该病起病隐匿,病因与机制不明,导致该病早期诊断困难,发病率与致死率逐年增高。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的表达失控与CCA发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ncRNA的研究将为CC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案。该文将对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Piwi相互作用RNA(Piwi interacting RNA,piRNA)在CCA中的研究成果加以论述。
  • 徐灿明, 丁佑铭
    腹部外科. 2021, 34(6): 479-4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77年中国第一例肝移植实施以来,肝移植血管重建技术不断发展。技术上的成熟、显微外科的进步和系统治疗的规范使其在肝脏疾病中应用范围更广。肝脏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肝门部胆管癌、转移性肝癌等,恶性程度高更易侵犯血管,一度成为手术切除的阻碍。目前肝切除术联合血管重建为许多难治性肝癌病人找到治疗契机,并且可以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提高长期存活率。此文就肝移植血管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张恒, 江斌, 王健, 孟忠吉, 王琼
    腹部外科. 2021, 34(6): 482-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癌是一种由多基因参与、多因素介导的病理机制复杂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自然生存期短,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索拉非尼在肝癌分子靶向治疗中处于里程碑的地位,在其批准用于晚期肝癌一线后的10年中,一直没有阳性结果的新药诞生,直到2017年以后随着仑伐替尼、瑞戈非尼、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先后被批准用于肝癌的一线或者二线治疗,才暂时缓解了晚期肝癌除索拉非尼外无药可用的境地,随后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药的研究让肝癌的治疗进入全新的免疫治疗时代,为病人带来了新的曙光。然而,分子靶向药物及PD-1/PD-L1抑制药在肝癌治疗中也存在许多新的困境,此文主要对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抑制药在肝癌系统治疗中的研究现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对肝癌治疗的展望予以综述。
  • 周培, 郑军
    腹部外科. 2021, 34(6): 488-4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肿瘤中恶性程度极高、预后较差的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不到10%。目前常规治疗手段均有其自身局限性,致使胰腺癌病人的平均中位生存期仍然未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新兴的免疫治疗中的溶瘤病毒疗法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拉开了帷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溶瘤病毒在胰腺癌中的治疗也在不断探索,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考证,该文就溶瘤病毒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短篇论著
  • 丁平安, 王冬, 苑新宇, 徐校胜, 郭洪海, 檀碧波, 李勇, 赵群
    腹部外科. 2021, 34(6): 492-4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仕锦, 潘京华, 潘运龙
    腹部外科. 2021, 34(6): 493-4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21.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报道1例因2次腹部手术导致局限性腹壁肠瘘的59岁重度肥胖病人,采用改良腹壁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为主的非手术综合干预30 d后,肠外瘘瘘管完全闭合,肠内营养完全恢复,病人顺利康复。该病例为局限性腹壁肠外瘘提供了一种简易、效果良好的VSD处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