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6-22
  

  • 全选
    |
    述评
  • 王振军
    腹部外科. 2018, 31(3): 153-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盆底是一个受复杂神经调控的具有精密功能的整体,结直肠盆底功能异常与便秘、直肠脱垂、直肠前突等外科疾病甚至与妇科、泌尿科疾病均有关。盆底外科已经逐渐成为跨越多专业的新学科。因此,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加强可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同时借助新技术的运用,才能共同推动结直肠盆底外科的进步。
  • 专家笔谈
  • 魏东
    腹部外科. 2018, 31(3): 155-1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慢性便秘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不少药物也可以引起便秘。外科治疗是STC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STC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造成治疗STC的手术方法较多,治疗效果差异较大,这是STC外科治疗的难点问题,而不规范的诊治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其手术治疗应该建立在全面系统检查和评估的基础上,明确致病因素,对病人进行分类、分型、分级,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手术治疗效果上来看,缓解便秘的症状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始终是外科治疗追求的目标,设计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以满足不同便秘人群的个体化需要。
  • 吕腾飞, 龚剑峰
    腹部外科. 2018, 31(3): 160-162,1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肛微创手术(trans-an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AMIS)是指利用经肛门手术平台,采用"由下而上"的操作路径实施的经肛门微创手术。它结合了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和单孔腹腔镜技术,用更常规的单孔腹腔镜器械取代了直肠镜。结合了单孔腹腔镜的优势,使得组装时间大大减少,手术时间减少,以及费用降低等。随着技术的发展,除了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手术外,TAMIS主要可以应用于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储袋再手术;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以及克罗恩病直肠切除、超低位Hartmann造口还纳、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吻合口修补等其他疾病。随着针对该术式的相应器械和操作平台的研究和改进,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方案的规范化,TAMIS手术必将在中低位直肠良性疾病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治疗地位。但作为一种全新的直肠外科治疗思路和微创新技术,TAMIS手术的开展仍需要更加规范化以及更多的临床研究。
  • 论著
  • 郭月桂, 许伟民, 朱怡莲, 傅佶鸿, 丁文俊, 崔龙, 杜鹏
    腹部外科. 2018, 31(3): 163-1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人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total proctocolectomy with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TPC-IPAA)术后排便功能情况与长期生活质量,初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措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TPC-IPAA的UC病人的临床资料与术后随访信息,通过克利夫兰生活质量评分量表(Cleveland Global Quality of Life,CGQL)评估病人术后远期生活质量,采用Wexner和Vaizey评分法评估术后排便功能。基于术后CGQL评分提高50%,以及Wexner/Vaizey评分均值为截断值,分别将病人不同分组统计,进一步分析TPC-IPAA术后排便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治疗及随访情况:研究共纳入61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85.7个月(IQR 45.2-105.8个月),TPC-IPAA术后CGQL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0.732±0.148比0.420±0.173,P<0.001)。②TPC-IPAA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共发生早期储袋手术相关并发症31例次(储袋术后30 d内发生),其中肠梗阻8例次(25.8%),储袋及吻合口出血8例次(25.8%),切口感染8例次(25.8%),储袋相关瘘发生共有3例次(8.7%)。发生远期并发症35例次,以储袋炎、肠梗阻较为常见。储袋失败3例(8.6%)。③TPC-IPAA术后排便功能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OR:3.50;95% CI:1.078~11.361)、手术时年龄(OR:0.950;95% CI:0.908~0.995)是影响长期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早期并发症与储袋术后排便功能相关(P=0.031)。结论 TPC-IPAA治疗重度(难治性) UC安全有效,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储袋病人远期生活质量有关。选择微创精细的手术操作,合理规避防治储袋手术早期并发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UC病人术后的排便功能与远期生活质量。
  • 赵勇, 赵玉涓, 尹淑惠, 朱军, 张斌, 卓光鑽, 赵克, 丁健华
    腹部外科. 2018, 31(3): 169-172,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排便障碍型便秘(dyssynergic defecation,DD)病人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治疗的疗效预测因子。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火箭军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接受BF治疗的70例DD病人的临床资料,定义治疗后的便秘评分(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SS)下降>50%为疗效满意,对治疗前收集的可能影响BF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BF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70例病人中有34例(48.6%)获得满意疗效。单因素分析发现,初感觉阈值低(≤ 60 ml)和最大耐受容量值低(≤ 70 ml)的病人,BF治疗后获得满意疗效的比例显著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感觉阈值低(P=0.019,OR=5.167,95% CI:1.039~20.390)是BF治疗后疗效满意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直肠初感觉阈值高的DD病人BF疗效较不满意,对此类病人可能需采用合适的治疗策略来提高BF的疗效。
  • 喻学桥, 曹永磊, 江从庆, 钱群, 刘志苏, 吴云华, 丁召, 刘韦成
    腹部外科. 2018, 31(3): 173-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腹腔镜结肠全(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的慢传输型便秘病人共66例,其中腹腔镜组35例,开腹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 腹腔镜结肠全(次全)切除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两组病人一般情况、Wexner便秘评分、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P=0.000)、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P=0.000)、伤口并发症(P=0.000)、术后住院时间(P=0.048)等方面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结肠全(次全)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同样安全、有效、可行,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伤口并发症少,病人满意度高。
  • 金黑鹰, 王水明, 王俊, 陈艳, 杨阳
    腹部外科. 2018, 31(3): 178-1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便于操作的藏毛窦切除术后皮瓣修复的方法。方法 设计了一种对口Y型皮瓣(kiss Y flap,KYF)应用于藏毛窦术后皮瓣修复,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临床应用11例,对此11例藏毛窦术后皮瓣转移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门诊随访,了解其复发率。结果 对口Y型皮瓣手术11例,手术时间范围为30~55 min,住院7~18 d,中位住院时间为8 d;10例病人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均得到随访,随访10~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无复发。结论 对口Y型皮瓣在临床初步使用中具有不需要进行较大范围的皮瓣游离、不需要进行远距离皮瓣转移、皮瓣张力不大、无张力缝合、手术创面较小、操作容易、愈合率较高的特点,特别适合于纵向对角线长于横向对角线的菱形缺损,确切疗效需要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
  • 邓琪, 吴宝林, 胡金香
    腹部外科. 2018, 31(3): 182-185,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盆腔多重造影在成人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4月之间135例[女性126例,男性9例,年龄为(58.2±11.5)岁]经罗马Ⅲ标准初诊为OOC且行盆腔多重造影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77例病人同时行盆腔造影、膀胱造影、阴道造影、排粪造影检查,39例病人行盆腔造影、阴道造影、排粪造影,19例病人行盆腔造影与排粪造影。结果 135例OOC病人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盆底功能异常,其中盆底腹膜疝98例(直肠型80例,间隔型18例),膀胱脱垂59例,阴道脱垂46例,直肠前突伴黏膜脱垂101例(轻度29例,中度61例,重度11例),伴内套叠49例,直肠外脱垂8例,乙状结肠下垂62例,会阴下降106例,骶直分离6例和盆底痉挛综合征13例。结论 盆腔多重造影较全面地反映盆底器官的动态变化,是全面、形象、客观、可靠的诊断OOC的方法。
  • 夏天, 徐安辉, 李守卫, 周涛
    腹部外科. 2018, 31(3): 186-188,1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直肠腔内超声(endoanal ultrasound,EAUS)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病人术前进行EAUS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8例复杂性肛瘘中,EAUS和MRI检查显示内口数量分别为22个、27个,瘘管数量分别为37条、43条。手术病检结果示28例均为复杂性肛瘘,内口共计28个,瘘管44条。MRI检出复杂性肛瘘的内口显示率为96.4%(27/28),瘘管显示率为97.7%(43/44),均高于EAUS检出的内口显示率(78.6%,22/28)和瘘管显示率(84.1%,37/44),二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3、33.23,均P<0.05)。结论 EAUS和MRI在复杂性肛瘘的术前诊断上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内口的位置及数量、瘘管的分布及走行上,MRI的准确率更高。在有条件的医院,建议优先选用MRI作为复杂性肛瘘的术前检查方案。
  • 张珂, 毛羽, 穆毅, 蒋力, 黄容海, 鲁岩, 赫嵘
    腹部外科. 2018, 31(3): 189-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断流术与内镜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安全性与近远期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91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断流术394例(手术组),内镜治疗522例(内镜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术后总体生存率与无复发出血生存率,影响总体生存与无复发出血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术后生存质量。结果 手术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显著好于内镜组,内镜组急诊止血治疗病例显著多于手术组(P<0.05)。断流术相关发症主要为感染、出血、食管吻合口瘘、发热、门静脉系统血栓。内镜治疗相关并发症主要为胸骨后疼痛和进食哽噎感。手术立时止血率为100%,内镜治疗立时止血率为94.1%(P=0.082)。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手术组为93.9%、86.0%、86.0%,内镜组为78.9%、58.7%、3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术后1、3、5年无复发出血生存率手术组为74.9%、74.9%、65.0%,内镜组为65.1%、33.9%、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手术方式、Child-Pugh分级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为影响无复发出血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组在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5个维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内镜组(P<0.05)。结论 断流术和内镜硬化剂注射均是止血效果确切的治疗手段,内镜治疗对肝储备功能要求低于断流术,从无复发出血率及远期生存质量角度分析,断流术总体效果优于内镜治疗。
  • 王凡, 邓流恒, 郑小林, 蔡常春
    腹部外科. 2018, 31(3): 194-1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管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间89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例病人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人,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结石未取净情况;平均胆总管直径为1.1 cm,平均结石个数为2.6个,取石后胆总管探查均通畅,手术时间为(116±14) min,住院时间为(8.3±2.0) d,术中出血量为(45.4±12.1) ml;术后总体并发症18例,其中胆漏9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86.5±30.8) d,所有病人无胆总管狭窄情况。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安全可行,术中尽量切开并利用部分胆囊管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处于可控范围,合适的处理方法一般能够治愈。
  • 张海涛, 边大鹏, 冯秋实, 王孟龙
    腹部外科. 2018, 31(3): 199-2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下放置全覆膜自膨式可回收金属支架(fully-covered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FCSEMS)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anastomotic biliary strictures,ABSs)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肝移植(166例次肝移植)术后(3~60个月)出现ABSs、并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中心进行内镜下FCSEMS治疗的12例病人资料,统计手术成功率、临床缓解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总结及评价FCSEMS治疗肝移植术后ABS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12例病人中,接受FCSEMS治疗14例次获得成功:其中2例病人术后经2次支架治疗。1例病人内镜插管失败,结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CD)穿刺通过导丝插管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2.8%(13/14);临床缓解率为100%;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3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8.6%(4/14);12例病人支架取出顺利,均无支架脱落及支架移位;所有病人FCSEMS植入术后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肝移植术后ABSs采用FCSEMS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可作为目前肝移植术后ABSs的一线治疗方法。
  • 孟元普, 柴新群
    腹部外科. 2018, 31(3): 203-205,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HL)后结石残留及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2005年6月至2014年5月共实施肝叶切除术的129例HL病例资料,并进行6个月的跟踪随访;统计分析术后结石残留和术后胆管炎或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29例病人中有92例合并胆管狭窄,术后75例得到病灶的完整切除,占81.5%(75/92)。术后结石残留13例,13例病人中,男性7例,女性6例;其中合并胆管狭窄者12例,合并胆管硬化者1例,结石分布在肝脏左右两叶者6例,有胆囊切除病史者9例。术后6个月的跟踪随访,129例病人中发现胆管炎或结石复发25例;其中有结石残留者9例,合并胆管狭窄者12例,合并胆管硬化者8例,结石分布在肝脏左右两叶者12例,合并胆管癌者1例。结论 结石分布在肝脏左右两叶及胆管狭窄增加了肝叶切除术后结石残留的风险;术后胆管炎或结石复发与胆管狭窄、结石残留、胆管硬化、结石分布在两侧相关。
  • 李文波, 李良, 张军, 杨仁保, 鲁俊, 陈宏存
    腹部外科. 2018, 31(3): 206-2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时机选择及早期行LC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106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功能异常病人,根据病人行LC的手术时间距病人发病时间72 h界限分组为早期手术组(47例)和延期手术组(59例),通过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术前以及术后第3、5天的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早期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与延期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病人早期行LC可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同时可以有效避免部分病人的过度治疗,且安全有效。
  • 王鹏, 李凯, 万伟伟, 王卫星, 付涛
    腹部外科. 2018, 31(3): 210-2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镇痛在胃肠外科微创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124例胃肠道微创手术病人(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胃手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滴注组(A组,41例),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组(B组,42例),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滴注组(C组,41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病人术后各时间点即手术后即刻、术后1 h、术后2 h、术后4 h、术后8 h、术后12 h以及术后24 h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参照Ramsay镇静评分对病人镇静程度进行评分,观察3组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 A组VAS评分在术后4 h、8 h、12 h及24 h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Ramsay评分在术后1 h、2 h、4 h及8 h均低于B组和C组,A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B组及C组,住院时间也短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在胃肠外科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少。
  • 杨国华, 郑圣斌, 林彩锋, 黄若磊
    腹部外科. 2018, 31(3): 214-217,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D133联合外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随访福建省立医院124例结直肠癌病例,检测癌组织中CD133表达及CTC;分为4个组:CD133-低水平量CTC (L-CTC)组(59例)、CD133-高水平量CTC (H-CTC)组(21例)、CD133+L-CTC组(35例)、CD133+H-CTC组(9例),比较4组3年生存曲线。结果 CD133-L-CTC组生存时间为(1 002.8±39.1) d,与CD133+L-CTC组的(980.5±38.8) 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CD133-H-CTC组的(782.5±75.8) d及CD133+H-CTC组的(368.6±31.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33+L-CTC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CD133-H-CTC组及CD133+H-C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33-H-CTC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CD133+H-CTC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33联合CTC可用于结直肠癌术后3年生存时间评估。
  • 综述
  • 李会晨, 李梓萱, 洪洙
    腹部外科. 2018, 31(3): 218-2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和第5位。30年来其发病率年均上升3%~4%,其中散发性结直肠癌约占85%,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预后以及化疗药物使用密切相关。本文将围绕MSI与散发性结直肠癌的预后、化疗药物相关性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 短篇论著
  • 王崇高, 江秋生, 鲁凯, 朱乃海, 江平, 潘峰
    腹部外科. 2018, 31(3): 222-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1例肠白塞病伴反复肠瘘病人诊治经过分析,总结诊治经验,以期减少误诊。方法 对2002~2014年期间1例中年男性病人多次发生腹壁肠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病人前两次肠瘘均通过手术治疗后再发肠瘘,第三次发生肠瘘并确诊为肠白塞病后,行激素冲击结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肠型白塞病误诊率高,多以腹痛为临床表现,诊断时应注意询问口腔、外阴溃疡及眼炎症状。对于反复自发性肠瘘病人需考虑是否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基础病因,以免盲目手术;同时,以激素和免疫调节药物为主的治疗手段有利于肠白塞病病人肠瘘的愈合。
  • 周程继, 王攀, 喻晶, 程龙, 魏寿江, 王崇树
    腹部外科. 2018, 31(3): 225-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发热少见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结合1例LC术后并发亚急性甲状腺炎而发热的临床资料,探讨LC术后并发发热的罕见原因。结果 该病人甲状腺双侧叶不同程度肿大,甲状腺相关抗体、甲状腺B超及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提示亚急性甲状腺炎。给予病人低碘饮食、激素等治疗措施,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出院。结论 该病例行LC术后发热并非常见术后感染并发症所致,而是由于并发亚急性甲状腺炎导致发热,LC术后病人抵抗力降低,可能诱发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同时,对于长期发热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人,而不应仅局限于考虑LC术后感染等常见并发症,还要考虑病人其他系统的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