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4-22
  

  • 全选
    |
    述评
  • 程张军, 周家华, 沈锋
    腹部外科. 2018, 31(2): 73-76,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切除术仍是肝癌的主要根治性手段。除肿瘤侵袭性因素、肝脏因素和机体因素外,手术类型、切缘宽度以及术中失血和输血都可能影响病人的术后远期生存。肝切除术应以R0切除为目标,根据个体的肿瘤负荷、肿瘤位置和肝脏功能状况选择实施不同的手术类型和切缘宽度。在确保足够的功能性剩余肝体积的前提下,对低分化、局部或伴有微血管侵犯的肝癌,可优先考虑解剖性肝切除和宽切缘切除。术前应仔细评估和精确规划,术中精细操作结合低中心静脉压和血流控制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术中失血和输血,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和术后顺利恢复。
  • 论著
  • 葛勇胜, 荚卫东, 石旭, 姚舜禹, 张努, 马金良, 许戈良
    腹部外科. 2018, 31(2): 77-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微波固化治疗肝脏多发性肿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肝脏外科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微波固化治疗肝脏多发性肿瘤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6.7±11.4)岁。9例病人均采用腹腔镜切除部分肝脏,余病灶行微波固化术。观察病人术中及术后情况,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7例病人联合应用腹腔镜肝切除与微波固化,2例因出血风险大中转开腹,联合胆囊切除2例,手术时间为(191.6±42.2) min,术中出血(85.5±63.2) ml,术后住院时间(6.0±1.8) d,肝门均未阻断,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出血、胆瘘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微波固化作为微创手段治疗肝脏多发性肿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 谷化剑, 潘耀振, 罗俊, 王兴, 陈自力, 左石, 孙诚谊
    腹部外科. 2018, 31(2): 82-85,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ERAS)理念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手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5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临床资料,ERAS组(44例)采用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对照组(41例)应用传统围手术期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情况、术后炎症反应因子、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及卫生经济学等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30 d再入院;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术后1 d、3 d、5 d炎症应激反应轻(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提前(P<0.05);住院时间缩短,病人满意度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肝脏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是安全、有效的,减少了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加快了术后康复,病人明显获益。
  • 钟若雷, 袁林, 刘文
    腹部外科. 2018, 31(2): 86-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肌少症(SAR) 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人85例,SAR的诊断由CT计算的腰肌体积评定。并发症分级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本组SAR病人为11例(12.9%),SAR发病率与高龄、低体质量指数、高NRS2002营养风险、低血清白蛋白显著相关。SAR病人有更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和更长的住院时间。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包括SAR(P<0.001)、营养风险评分(NRS 2002,P=0.009)、年龄(>75岁,P=0.014)、低蛋白血症(P=0.039)和糖尿病(P=0.014)。多因素分析显示,SAR(P<0.001)和糖尿病(P=0.006)是独立的术后并发症预测因素。结论 SAR(经CT对腰肌体积诊断)是预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滕高钦, 马金良, 荚卫东, 许戈良, 张传海, 刘文斌, 韩梅
    腹部外科. 2018, 31(2): 91-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在肝细胞癌加速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肝细胞癌并行肝切除手术77例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腹腔镜肝切除术37例,开腹肝切除术40例,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输血、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3 d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前肝功能、术后第3天肝功能、术后爆发性疼痛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77例接受手术的肝细胞癌病人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肝细胞癌,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为(205.4±107.9) ml,开腹组为(261.3±99.7) ml;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143.2±50.8) min,开腹组为(169.7±51.4) min,以上指标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通气时间为(2.0±1.0) d、术后住院时间为(6.8±2.4)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46±0.99) d,明显少于开腹组的(2.8±0.8) d、(8.7±2.8) d和(3.25±1.17) d;腹腔镜组术后暴发性疼痛发生率为16.2%、并发症发生率为18.9%,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的40.0%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腹腔镜组为(31 372.8±8 060.3)元,较开腹组的(37 440.0±10 366.5)元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较开腹肝切除更有利加速病人术后康复。
  • 李蓉蓉, 罗鸿萍, 陈琳, 朱鹏
    腹部外科. 2018, 31(2): 96-99,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更有效的管理模式促进加速康复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方法 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3~7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的病人60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8~12月期间行腹腔镜肝切除的病人59例作为干预组,干预组病人在多学科管理模式的指导下给予一系列围手术期的加速康复优化处理措施。比较加速康复实施前后,两组病人在术后恢复指标(经口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可有效推动ERAS的实施,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加快病人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病人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李自强, 邹卫龙, 陈新国, 朱雄伟, 张勇
    腹部外科. 2018, 31(2): 100-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26例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及临床处理经验。结果 797例肝移植病人发生术后上消化道出血者26例(3.2%),其中15例(57.7%)为消化性溃疡;3例(11.5%)为急性胃十二指肠炎;3例(11.5%)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3例(11.5%)为胆道出血;1例(3.8%)为胆肠吻合口出血;1例(3.8%)为不明原因出血。治疗方案:内科保守治疗4例(15.4%);内镜下治疗18例(69.2%);血管造影行肝动脉栓塞者3例(11.5%);手术探查者1例(3.8%)。术后随访3~91个月(平均38个月),其中2例经积极的止血治疗无效后死于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肝移植围手术期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全身多发继发性恶性肿瘤。其他21例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内镜下止血、肝动脉栓塞、手术探查止血等治疗措施后出血停止,并长期存活。结论 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主要为消化道溃疡、急性胃肠黏膜病变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等,应积极寻找病因并正确选择处理措施。
  • 邓小斌, 程剑锋, 方汉初, 聂磊, 翟亚辉
    腹部外科. 2018, 31(2): 104-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全腹腔镜与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并伴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 8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37例,纳入腹腔镜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43例,纳入开腹组。对比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间为13~43个月,两组均未见复发病人。结论 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
  • 张志强, 肖占军, 冯秋实
    腹部外科. 2018, 31(2): 108-1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治疗囊型肝包虫病术后胆漏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锡林郭勒盟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囊型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残腔引流术后胆漏病人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ERBD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明确胆漏的部位及性质,ERBD术后7~28 d(平均14 d)拔除残腔引流管,所有病人均全部治愈出院。所有病例随访1~2年,无胆管炎和胆道狭窄的发生,未见支架移位和堵塞。结论 ERBD治疗囊型肝包虫病人术后胆漏长期带管是安全有效的。
  • 王琦, 孙华文, 王秋爽, 杨厚涞, 沈世强
    腹部外科. 2018, 31(2): 112-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胃管引导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治疗邻近贲门部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20例邻近贲门部(距离 ≤ 5 cm)胃间质瘤病人,在球囊胃管引导下行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回顾性分析该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病理结果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均在球囊胃管引导下完成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未发生术中肿瘤破裂、中转开腹以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平均手术时间(79.2±23.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1±17.1) ml。除1例术后腹腔出血病人经保守治疗痊愈外,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贲门狭窄。随访12~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对于邻近贲门的胃间质瘤,应用球囊胃管引导行3D腹腔镜楔形切除术安全可行,符合手术原则,并可预防术后贲门狭窄。
  • 胡超, 余齐鸣, 王新保
    腹部外科. 2018, 31(2): 116-118,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浙江省肿瘤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出血的2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例病人中有14例为术后早期出血,其中消化道出血4例,腹腔内出血10例;3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止血,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栓塞止血,其余10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有6例病人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均为腹腔内出血;其中1例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破裂出血,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后止血;有3例为术后吻合口漏引起出血,经手术止血后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1例病人为血管夹在拔除腹腔引流管时脱落引起出血,经手术治疗止血成功;1例病人腹腔内出血原因不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出血病因复杂,需根据不同病因灵活选择止血方法, DSA及胃镜检查可帮助诊断及治疗,有时可避免再次开腹手术。
  • 杨联国, 高永霞
    腹部外科. 2018, 31(2): 119-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开放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北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成人腹股沟疝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人分为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腔镜组)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开放组),每组各60例。术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基本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开放组手术时间为(48.4±11.8) min,显著短于腹腔镜组的(72.3±14.5)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6.1±12.5) h、(6.4±1.5) d,显著长于腹腔镜组的(21.6±8.7) h、(2.9±1.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放组住院费用为(4 729.4±281.7)元,显著低于腹腔镜组的(7 159.2±475.6)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6.67%、1.67%,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5.00%、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各有优势,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沈晓军, 刘刚, 孙克康, 刘丰
    腹部外科. 2018, 31(2): 123-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采用逆向穿刺法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geal,TEP)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所有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TEP的病人中,选取15例病人采用逆向穿刺法建立腹膜前间隙,并与传统镜推法TEP进行对比总结。结果 所有15例采用逆向穿刺法建立腹膜前间隙的病人全部手术成功,与传统TEP手术相比,腹膜前间隙建立时间、疝囊剥离时间以及旋转补片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 对于身材矮小需要置入大补片的病人,以及疝囊难以剥离的病人,采用逆向穿刺法行TEP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 蔡逊, 王世杰, 马丹丹, 张智勇
    腹部外科. 2018, 31(2): 126-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CR7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CR7在90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90例结肠癌组织中,CCR7 在结肠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CR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CCR7蛋白在癌旁组织与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2/90)和77%(69/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89,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CR7 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结肠癌组织中CCR7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CCR7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结肠癌治疗新靶点。
  • 白锦峰, 陈见中, 陈章彬, 滕毅山
    腹部外科. 2018, 31(2): 131-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于急性胆管炎(AC)病人的病情评估和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三病区收治的76例急性胆管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将76例AC病人作为AC组,并且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42)、中重度组(n=34):另选取同时期的患有胆管结石但无感染者7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PCT、CRP的变化水平,以及其诊断A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比较PCT与CRP对于AC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评估的能力。结果 治疗前AC组的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组的PCT、CRP水平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治疗后血清中的PCT、CRP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PC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可看出PCT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CI:0.86,0.94),明显高于CRP 0.64(95%CI:0.63,0.77)。结论 PCT、CRP均能早期检测AC,且PCT对于早期诊断AC的临床价值高于CRP,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更有助于临床评估AC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 于愿, 何秉, 董嘉天, 高斌, 潘杰, 柯重伟, 王从俊
    腹部外科. 2018, 31(2): 135-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是对英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的一项Meta分析,比较一站式LC联合术中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二站式LC联合术前ERCP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2017年7月(包含7月)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采用了符合数据纳入标准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计算各项指标的95%可信区间(CI)的比值比(OR)。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胆总管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ERCP插管成功率、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是否需再次手术、死亡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6项RCT研究共715例,其中一站式355例,二站式360例。两组胆管结石清除率(OR:1.80;95%CI:0.76,4.22)相似。与二站式ERCP联合术前LC组比较,一站式LC联合术中ERCP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4.6 d 比6.9 d),ERCP插管成功率(OR:2.50;95%CI:1.18,5.31)较高,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OR:0.16;95%CI:0.05,0.51)较低,再次手术治疗率(OR:0.29;95%CI:0.16,0.55)较低,死亡率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06;95%CI:0.12,76.95)。结论 一站式LC联合术中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ERCP插管成功率、降低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和再次手术率方面表现更优。
  • 陈惟, 王丹, 卢绮萍, 胡帆, 吴丽媛, 喻娟
    腹部外科. 2018, 31(2): 141-145,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免疫营养对肝胆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关于Gln免疫营养对肝胆外科病人术后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3月。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3篇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Gln免疫营养可促进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前白蛋白(PAB)的恢复,其中PAB、AST指标与不加Gln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1.94,95%CI:3.49,60.40,P<0.05;MD=-21.43,95%CI:-40.17,-2.69,P<0.05)。两组免疫指标比较,其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免疫球蛋白IgG、IgA指标与不加Gln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09,95%CI:5.44,8.74,P<0.05;MD=6.02,95%CI:4.63,7.42,P<0.05;MD=2.44,95%CI:0.10,4.77,P<0.05;MD=0.7,95%CI:0.36,1.04,P<0.05)。结论 Gln免疫营养对肝胆外科病人术后应激状态下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和调理作用。
  • 董德嘉, 李胜龙, 王夫景
    腹部外科. 2018, 31(2): 146-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是否影响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中AMPK活性,并探讨AMPK在二甲双胍诱导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剂量(0、1、5、1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SW480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LC3 mRNA表达。二甲双胍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单独或联合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LC3、p62表达。沉默AMPK后,1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SW480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LC3、p62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LC3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二甲双胍(1、5、10 mmol/L)处理SW480细胞后,AMPK磷酸化水平递增上升, LC3蛋白及mRNA递增表达增加,p62递减表达降低。二甲双胍与3-MA联合处理SW480细胞后,LC3表达降低,p62表达升高。3-MA有抑制二甲双胍的作用。沉默AMPK后,LC3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62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二甲双胍可诱导SW480细胞中AMPK活化,AMPK的活化参与了二甲双胍诱导的自噬。
  • 短篇论著
  • 王泉雄, 肖玉莎, Saurav Bajrachar, 袁玉峰, 刘志苏, 刘权焰
    腹部外科. 2018, 31(2): 151-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591.2018.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肝肉瘤(PHS)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结合1例PHS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PH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鉴于临床表现、放射学检查和血液检查缺乏特异性,原发性肝恶性间质肿瘤与肝细胞癌之间的鉴别诊断极为困难,只能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明确诊断。结论 遇到肝脏占位性病变,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更深入的思考,并且新的PHS诊断标志物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