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改进,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远期疗效也逐渐得到认可,最新指南逐渐推荐腹腔镜技术代替开腹技术。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习曲线长、技术难度大,仍存在诸多操作性问题,加之越来越清晰的“膜解剖理念”的出现,有必要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争议与难点进行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本文对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地位、作用进行了讨论,特别强调ERAS理念下,MIS与ERAS相结合可以更好降低病人手术创伤应激,使病人更好的快速康复,同时保障病人的安全,提升病人满意度,二者缺一不可。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状性胸腔积液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实施胃癌根治术的67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78例胃癌根治术中66例术后出现了症状性胸腔积液,发生率为9.7%。腹腔镜组327例,术后胸腔积液为11例,发生率为3.4%;开腹组351例,术后胸腔积液为55例,发生率为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7,P<0.05)。腹腔镜组中远端胃、近端胃、全胃、联合脏器切除分别为189例、38例、69例、31例,术后胸腔积液的例数分别为2例、3例、4例、2例,发生率分别为1.1%、7.9%、5.8%、6.5%。近端胃、全胃与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与远端胃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中远端胃、近端胃、全胃、联合脏器切除分别为122例、78例、114例、37例,术后胸腔积液的例数分别为8例、18例、19例、10例,发生率分别为6.6%、23.1%、16.7%、27.0%。近端胃、全胃与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与远端胃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腹腔镜组与开腹组间远端胃、近端胃、全胃和联合脏器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能会减少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症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
目的 探索完全腹腔镜技术在脾肿瘤切除术中的优缺点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7月至2015年11月之间收治的58例脾肿瘤,随机分成完全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予以手术治疗,观察各项临床指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完全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9.2±1.2)d,术中出血量为(129.7±38.0)ml,手术切口长度为(8.3±1.1)cm,术后病人疼痛评分为(2.7±0.7)分;开腹组住院时间为(10.6±1.2)d,术中出血量为(155.9±59.0)ml,手术切口长度为(17.2±1.5)cm,术后病人疼痛评分为(4.3±0.8)分。完全腹腔镜组以上指标上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指标上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脾肿瘤手术治疗中,完全腹腔镜下脾肿瘤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目的 初步研究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行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术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开展8例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术,均顺利完成,达到R0切除,无中转开腹,其中行胰胃吻合术3例,胰肠吻合术5例。手术平均时长为(283±4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4±27)ml。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1例,囊腺瘤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3±0.7)d,所有病人均康复出院,无病人死亡。结论 机器人胰腺中段切除术技术上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3D腹腔镜系统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手术操作技术、术后短期疗效、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法,收入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4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D(高清)腹腔镜组及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共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为60.5岁(46~83岁);3D腹腔镜组共3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为62岁(37~84岁)。38例2D腹腔镜组病人中,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2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4例,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腹腔镜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17例(其中3例行末端回肠造口术),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2例。36例3D腹腔镜病人中,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5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3例,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3例,腹腔镜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10例(其中5例行末端回肠造口术),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4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接受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无中转开腹手术。2D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3.3±54.9)min,平均术中出血为(117.9±102.5)ml,平均排气时间为(2.3±0.9)d,平均住院天数为(9.6±7.8)d。3D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2.9±48.3)min,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973;平均术中出血为(100.3±66.3)ml,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386;平均排气时间为(2.1±0.8)d,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228;平均住院天数为(8.1±3.2)d,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289。术后2D腹腔镜组有1例腹腔镜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及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出现吻合口漏;3D腹腔镜组有1例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出现会阴切口感染。以上病人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行二次手术病人。结论 2D腹腔镜系统与3D腹腔镜系统在手术操作上相似,两者手术后临床短期疗效、肿瘤根治程度相当。进一步研究尚需病例的积累与远期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28例施行LDP病人的临床资料。28例病人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17~69岁。结果 16例LDP联合脾脏切除,7例行Kimura法保脾LDP,5例行Warshaw法保脾LDP。术后病理:胰腺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3例,胰岛素瘤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慢性胰腺炎1例,胰腺癌3例。全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为(203±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15±138)ml。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4±0.6)d;平均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为(2.0±0.8)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0±5)d。术后发生胰瘘9例(32.1%),其中A级胰瘘6例,未予特殊处理,自然痊愈;B级胰瘘3例,均经冲洗引流后痊愈。术后发生脾部分梗死2例,未予特殊处理,经3个月随访观察自然痊愈。结论 LDP安全可行,具有微创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分析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施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66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 全组663例病人出现并发症76例(11.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的性别、肥胖、术前合并症、肿瘤位置、淋巴结清扫数目、TNM分期、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120,95%CI:1.150~3.909)、术前合并症(OR=2.618,95%CI:1.483~4.621)、肿瘤位置(OR=10.338,95%CI:5.672~18.842)、TNM分期(OR=3.111,95%CI:1.774~5.457)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性别、术前合并症、肿瘤位置、TNM分期是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常见。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方法选择及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同济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共35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方法、手术方式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4 352例,其中确诊为Mirizzi综合征共35例,占0.8%。术前诊断率为60.0%。根据Csendes's分型:Ⅰ型21例,LC共17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laparoscopic subtotal cholecystectomy,LSC)+胆总管切开术+T管支撑引流术4例;Ⅱ型10例,LSC+瘘口直接修补术+胆总管切开术+T管支撑引流术4例,LSC+胆囊壁组织修补瘘口术+胆总管切开术+T管支撑引流术3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大部切除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Ⅲ型4例,LSC+胆囊壁组织修补瘘口术+胆总管切开术+T管支撑引流术1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大部切除术+部分胆管切除术+胆管端端吻合术+胆总管切开术+T管支撑引流术1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大部切除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能够作为提高诊断准确率的一种无创手段;腹腔镜可以安全处理大部分Ⅰ型、Ⅱ型及小部分Ⅲ型Mirizzi综合征,对大部分Ⅲ型Mirizzi综合征腹腔镜处理困难,应及时开腹处理。
目的 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应用加速康复理念治疗的CHPS患儿29例,日龄(37.0±20.3)d,体重(3.7±1.1)kg,为FTS组;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采取传统处理方法且与FTS组条件相同、总体临床特点类似的CHPS患儿32例,日龄(30.3±13.7)d,体重(3.4±0.6)kg,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对两组病例术后呕吐致喂养方案改变、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术后达全量喂养时间分别是(21.0±8.8)h和(38.3±8.3)h,住院时间分别是(6.8±1.7)d和(10.8±2.5)d,治疗费用分别是(7 223.5±991.6)元和(9 082.5±823.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呕吐致喂养方案改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可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复发胆管结石的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90例因复发胆管结石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病人中8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其中4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23.0±34.6)min,术中胆道取石时间为(64.0±12.4)min,术中出血量为(31.4±13.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8±2.5)d。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是胆漏。所有病人随访期内无结石复发,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复发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应作为复发胆管结石再手术的首选手术方式。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于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电子数据库,并人工检索相关电子期刊,针对筛选出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比较相关指标并做综合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计818例老年病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0,95%CI:-1.41~1.41,P=0.99);但住院时间更短(SMD=-1.64,95%CI:-2.06~-1.22,P<0.01);并发症数量也较少(RR=0.31,95%CI:0.19~0.50,P<0.01);治疗有效率更高(OR=3.17,95%CI:1.06~9.49,P=0.04)。结论 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具有明显优势,应成为主要术式。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引流术对胰头癌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49例胰头癌梗阻性黄疸病人实施ERCP引流术,观察病人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9例病人均成功完成ERCP手术操作,其中采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5例,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endoprothesis metal biliary drainage,EMBD)40例(包括金属及塑料支架),EMBD+ENBD 4例。术后病人黄疸、纳差、乏力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明显下降(P<0.0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结论 ERCP引流术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胰头癌梗阻性黄疸病人姑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目的 探讨单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自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科就诊并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20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拟行手术方式不同(是否中转更改手术方式不作为影响分组因素),将本次研究纳入的205例病人分为单孔组129例和三孔组76例,比较组间病人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中转手术率(单孔法转三孔法或腹腔镜法转传统开放手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显示,两组病人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平均BMI及疝类型(单侧、双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手术时间为(55.3±22.8)min,三孔组为(49.4±14.9)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单孔组无中转行三孔法手术病例,两组中转行传统开放手术率基本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两组术后尿潴留、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单孔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相对较轻,术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与三孔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总体住院费用,单孔组为(2.21±0.65)万元,三孔组为(2.55±0.89)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血肿形成、皮下气肿、慢性疼痛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三孔组相比,单孔组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均有降低趋势。结论 单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临床应用相对安全且卫生经济学指标表现更具优势的新兴微创手术方式,更好地吻合了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行脾切除加断流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住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60例,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治疗组35例,开腹治疗组25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89.3±58.4)min,切口长度为(9.3±3.3)cm,术后平均禁食时间为(68.33±24.57)h,术中出血量为(120.3±40.4)ml,住院时间为(12.4±0.8)d,术后镇痛次数为(1.3±0.3)次,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开腹组手术时间为(203.5±61.4)min,切口长度为(22.4±5.5)cm,术后平均禁食时间为(108.25±32.48)h,术中出血量为(485.6±115.2)ml,住院时间为(15.8±1.2)d,术后镇痛次数为(2.9±0.8)次,术后并发症4例,以上指标腹腔镜组均少于开腹组(P<0.05)。但在住院费用方面腹腔镜组高于传统开腹组[(54 200.5±98.5)元比(39 985.5±120.8)元,P<0.05]。结论 随着科技进步及术者水平的不断积累,腹腔镜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广,腹腔镜行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 8,AQP8)与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查18例发生转移的结肠癌、15例未发生转移的结肠癌原发肿瘤组织中AQP8的表达水平差异;结肠癌细胞系Caco-2细胞中过表达AQP8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过表达AQP8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定量分析穿膜细胞数量。结果 AQP8在发生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AQP8能促进EMT的发生,细胞表型由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AQP8后肿瘤细胞穿膜数为88.0±7.2,显著高于对照组(51.6±4.0;P<0.01)。结论 AQP8通过促进EMT的发生,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两阶段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全新手术方式,因其能显著促进肝组织增生,明显缩短两次手术时间间隔,所以可用于剩余正常肝脏体积不足,不能接受大范围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病人。目前该术式仍存在风险和难点,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短期效果尚可,但其所带来的长期存活获益尚无定论,故其发展一直伴随着诸多的争议。本文就ALPPS的相关应用进展等作一综述。